English

党引春风路万里

——西藏德庆乡实践“三个代表”思想纪实
2001-02-14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益西加措 田延辉 我有话说

“德庆”,藏语意为“安乐”。世纪之交,记者深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德庆乡各个村委会采访时,发现这里的干部思路清晰、精神振奋、充满活力;这里的群众思想解放、勤劳勇敢、充满干劲;这里,已由昔日的“乞丐村”“游牧村”变成了今日的“经商村”“安居村”。走进新时代的德庆乡真的成了安居乐业之地。

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脚踏实地开展工作

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,由于达赖集团的干扰破坏和基层组织的涣散,德庆乡曾一度未能与堆龙德庆县其他乡镇同步前进,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

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。1995年,在西藏深入贯彻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,全面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大气候下,堆龙德庆县委、县政府针对德庆乡当时的具体情况,选配了以扎巴旺久为党委书记的德庆乡领导班子。1953年出生的扎巴旺久曾先后任副乡长、乡党委书记等职。他党性观念强,政治立场坚定,富有事业心,熟悉乡村经济。

德庆乡建立了以乡党委书记负总责、各村党支部书记主抓的维护局势和社会治安工作的负责制,实行乡干部包村、村干部包组、党员包户的“三年不变”目标管理责任制。针对全乡干部年龄普遍偏大、文化水平低、身体状况差、思想观念陈旧,贯彻落实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不力的状况,乡主要领导走群众路线,虚心听取群众意见,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,挑选一批思想政治过硬,年富力强、有文化知识、有群众威信的农牧民群众,进行重点培养。在此基础上于1997年对村支部和村委会分别进行了大幅度调整,调整变动村支部、村委会干部17名。改选后不仅使村干部的平均年龄比以前年轻了10岁,文化程度由小学文化提高到初中以上文化,而且在理解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上的能力大大增强。

乡党委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,通过支部民主生活会、过组织生活、上党课、民主评议党员等多种形式,对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、国家法律法规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,帮助党员增强党性和组织纪律性,提高党员帮贫扶困的自觉性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。邱桑村党支部书记格桑吉利用银行贷款,办起了磨面房,解决了明久等3个贫困户的生活问题。桑仓村党支部书记格桑次旺组织5个贫困户办起了商店,使他们摆脱了贫困。

乡党委和团组织有计划、有重点地发展党、团员,把在维护祖国统一、反对分裂斗争中立场坚定,旗帜鲜明,有文化,有致富能力,品质好的团员、青年作为培养重点。5年来,全乡发展党员46名,使党员总数达到201人。现在,全乡党员的平均年龄为42.5岁,年龄结构、文化结构都发生了可喜变化。发展新团员60名。通过整顿和提高,这几年德庆乡共青团、妇联、治保调解等组织的作用大大增强,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向纵深推进。

选准共同致富的好路子,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

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,粮食是基础”。为此,德庆乡党委、政府始终把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放在全乡经济工作的首位,带领群众在搞以水利为龙头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。5年间,全乡改造中低产田1.3万亩;群众投工21万余人次,兴修水利设施小水塘17个、水渠33条。共16650米,维修加固河堤370米,加固维修水坝3处,使全乡灌溉面积达到98%以上,粮食平均亩产增幅达100公斤以上。

德庆乡党委、政府从德庆实际出发,鼓励农牧民发展具有更大适应性和灵活性的个体私营经济。全乡群众纷纷响应乡党委、政府号召,打破安于现状、羞于经商的思想禁锢,走出山沟,投入市场经济大潮之中,每年经商、外出打工的农牧民达550多人。他们或到当雄、林周、曲水、安多等县和日喀则地区收购绒毛、皮张,运到拉萨市场出售,或从拉萨、日喀则等地、市购进粮油,拿到牧区销售。全乡还有150个开着拖拉机走村串户的“流动商店”,他们送货上门,经营灵活,深受群众欢迎。

在德庆乡,记者采访了由“乞丐村”变成了“经商村”的其美龙自然村。村委会主任次仁介绍说:“全村现有93户,其中50多户经商做生意,农闲季节青壮年外出打工,大部分群众近几年盖起新房,添置了新家具,日子过得越来越好。”经商能手顿珠扎西是解放前随母亲讨饭到其美龙村的。在乡村干部的教育和帮助下,他上后藏、去藏北、进城市、走村庄,从奶渣、肉食品等小本生意到买进农用器械,成了远近闻名的“大商人”。挣的钱多了,家里便用上了拖拉机、播种机,盖起了宽敞的新房。顿珠扎西动情地说:“富了,不能忘源,富了还要思进,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,任何时候都不能固步自封,安于现状,而应该锐意进取,自强不息。”

1998年夏天,由于连降大雨,堆龙河水猛涨,河堤崩塌,洪水泛滥成灾。德庆乡昂嘎、德庆两村的水渠被冲垮、庄稼被浸并危及水电站。在这场抗洪抢险的战斗中,扎巴旺久等乡领导身先士卒,冲锋在前,全力以赴地投入抗洪第一线。他们连续奋战7昼夜,与群众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,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,干部群众团结一心,携手拼搏,有效地排除了险情,保住了电站和农田,进一步赢得了群众的信任。

今年68岁的门堆村贫困户格桑曲珍,无依无靠,疾病缠身。几年来,乡党委、政府给她添置了牲畜,每年送衣、送粮,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。她生病时,乡里派车将她接到卫生所,病情严重时,还把老人送到县医院治疗。现在,乡亲们都称她是“乡上的老阿妈。”

用好用活扶贫资金,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型、滚动型扶贫,这是德庆乡调动群众积极性,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一个重要举措。在对口扶贫单位拉萨市科委和中国银行拉萨分行的支持下,近几年全乡共使用扶贫款50多万元,除解决300多个重点贫困户的化肥和农业生产工具外,还兴修桥梁和乡村公路,加强了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。1996年,乡领导与对口扶贫单位协商,用一部分扶贫款从外地购进70只良种山羊和30只绵羊,再选购430只本地羊杂交产羔后,分到97个贫困户家中。到1998年底,这些贫困户不仅还请了购羊款,而且平均每户拥有羊达到近百只。随后,乡党委、政府又以同样的方式把这笔扶贫款贷给了其他贫困户。1999年,乡里又从市科委援助的3万元扶贫款中拿出24万元,以贷款形式分给12个贫困户使用。政策好、致富快。从1995年到2000年5年间,德庆乡农牧业生产总值由700.48万元,增加到1848.73万元;粮油总产量由296.24公斤,增加到487.16万公斤;农牧民人均收入由820元增加到1660.76元;人均占有粮食由410公斤增加到751公斤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